游覽鏡泊湖
6月16日早晨6點39分從嫩江出發,在火車上經過8小時的顛簸到達哈市,然后轉乘大巴,于7點15分到達牡丹江市,當晚入住酒店。 第二天早6點30分在牡丹江起程,途徑寧安市,東京城鎮,于8:30分到達了我國最大高山堰塞湖——鏡泊湖鏡泊湖由松二河、房身河等水系匯集而成,歷史上稱阿卜湖,又稱阿卜隆湖,后改稱呼爾金海,唐代稱忽汗海金人稱“畢而滕湖”,意為“水平如鏡”,后人沿稱“鏡泊湖”,今仍通稱鏡泊湖,意為清平如鏡。鏡泊湖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張廣才嶺與老爺嶺之間,即寧安市西南50公里處,距牡丹江市區110公里,它是大約一萬年前,約在第四紀的中晚期火山爆發,玄武巖漿堵塞牡丹江道而形成的火山熔巖堰塞湖泊。湖深平均為40米,由南向北逐漸加深,最深處達62米,湖身縱長50公里,最寬處9公里,最窄處枯水期也有300米,全湖分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四個湖區. 總面積90。3平方公里。由西南至東北走向,蜿蜒曲折,呈s型,湖岸多港灣,湖中大小島嶼星羅棋布,而最著名的湖中八大景卻猶如八顆光彩照人的明珠鑲嵌在這條飄在萬綠叢中的緞帶上。這最著名的八大景是-吊水樓瀑布,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墻砬子、珍珠門、道士山和老鴣砬子。鏡泊湖原始天然,風韻奇秀。山重水復,曲徑通幽。動人的傳說,更為這北方的名湖,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到達鏡泊湖后,首先前往著名的地下森林,地下森林即火山口原始森林,位于鏡泊湖西北約50公里處,坐落在張廣才嶺東南坡的深山內,海拔1000米左右。踏上張廣才嶺東南坡,沿著山路上行,登上火山頂時,眼前會突然出現一個個碩大的火山口。它們的直徑在400米至550米之間,深在100米至200米之間。其中以3號火山口為最大,直徑達550米,深達200米。 站在火山口頂向下一望,只見陡峭的內壁上,林木郁郁蔥蔥,青翠欲滴,在火山口頂,俯視地下森林所構成的奇觀,還可以踩著峭壁間的人造石階小心翼翼地進入地下森林,下到石級盡頭,即至火山口底。火山口底比較平坦,似乎無奇可賞。然而稍加留意,卻不難發現這里暗藏著火山熔洞。熔洞內氣溫反常,酷夏有薄冰,嚴冬有清泉,十分奇特。地下森林幽邃深遠,奧秘神奇,具有獨特魅力。 下午前往美麗的鏡泊峽谷風景區,它是在瀑布村坎下的十幾家朝鮮草房的基礎上改造擴建的。位于鏡泊湖的北門,地理位置優越,道路交通便利。依托火山噴發熔巖流形成的堰塞峽谷、鏡泊湖秀美的風光,融入了朝鮮民俗特色,成為了鏡泊湖畔難得的自然、人文景觀 內有朝鮮風俗特點的古井、小橋、鼓樓;有朝鮮族風味餐廳,朝鮮歌舞及民眾禮儀和民族體育項目,全方位立體展示了朝鮮族古老而純樸的民俗風情。景區內自然景觀奇絕,山巖峭壁的縫隙中生長著多姿的野生果樹,枝葉繁茂,花團錦簇,芬芳四溢;奇巖怪石夾峙的河谷,溪水澈流,時而鉆入巖下,潛伏暗流;時而噴涌而出,奔騰直下,浪花飛濺。這里有落花流水的花溪池,碧波蕩漾的映山湖,雄渾磅礴的小三峽。在這里水的溫柔秀麗,山的偉岸壯觀、石的奇異寧靜組合成了一幅景色清幽的畫卷。 主要景觀有:紅箭門、迎賓鼓樓、朝鮮民俗村、紅霞石潭、老河谷寒索、急流、神龜入水等。看慣了都市里灰蒙蒙的天空,黑呼呼的江水,灰撲撲的水泥建筑:聽慣了無所不在的吵雜聲,只覺得這里的天是那樣的藍,云是那樣的白,水是那樣的清,而藍天碧水間又是那樣的寧jingan溢...... 鏡泊湖,我永遠不能把你忘懷!~
關鍵字: 30分 東京城鎮 堰塞湖 牡丹江市 鏡泊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