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东北熟女BBWBBW喷水,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家庭影院vr大片,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无码

客(ke)服電(dian)話:400-099-2065

旅游產品分類

黑龍江首頁

當前位置:首頁 > 東北地區 > 黑龍江旅游 > 黑龍江旅游游記

黑龍江畔

新疆旅行網  時間:12-18  來源:  作者:
山水人生在夏日 孤身上路,浪跡天涯——上路就快活。 正是七月流火的酷暑炎夏,知了聲聲之中,我獨自背起行嚢汗流浹背地悄然向著遠方進發——從繁華的錦繡江南一直走到了靜寂的黑龍江畔。上雁蕩,下西湖,奔齊魯,走東北,看蘇俄,逛中原,……,說是走馬觀花也好,說是霧里看花也好,一路散漫走來,一路閑適走去,好一個野舟橫渡的自在自我也。 一旦帶著一顆平靜的心上路,自由自在地走在夏日里大自然炙烈的陽光下,充分地感受著大千世界的風起云涌,深情地呼吸著大地母親的清新淳樸,那種天人合一超凡脫俗的絕妙境界會從心底里油然而生。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路,我想由此可以悟出中國古代哲人所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絕妙意境來。 這一路行去總有那么多看不夠的養眼風景,這一路行去總有那么多不夠看的深厚人文。 綠油油的田野在腳下鋪展,藍茵茵的天穹在頭頂生輝,灰蒙蒙的歷史在眼簾漂浮,團團轉的時空在腦海飛旋——暑游自有暑游樂,就連每天升起的太陽每天呼吸的空氣每天流出的汗水都不一樣。江南藝壇奇葩評彈有開篇一說,謹以此作為本文的開篇,不知讀者諸君意下如何。山水人生在夏日,我想。上雁蕩雁蕩山分為南雁蕩、中雁蕩和北雁蕩,三者都位于浙江省溫州市境內,北雁蕩和中雁蕩在樂清市境內,南雁蕩在平陽縣境內。我這次到達的是一般游人通常去的北雁蕩,其因“崗頂有湖,蘆葦叢生,結草為蕩,秋雁宿之”而名揚四海,一向以峰、瀑、洞、嶂見長,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美譽,史書稱其為“東南第一山”。 宋朝的著名學者王十朋為當地人,其有詩盛贊雁蕩山曰:“千里湖山翠黛橫,兩溪玉斗琮爭”。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三顧雁蕩,其擲筆而嘆曰:“欲窮雁蕩之勝,非飛仙不能!” 現代著名畫家潘天壽評雁蕩山景觀云:“怪誕高華,令人不能想象”。 …… 從這些名人名言中,我們不難想見雁蕩山景之美不勝收了。 當你頂著烈日一走近雁蕩山鎮(響嶺頭)時,觸目驚心的是漫山遍野的流泉飛瀑,隨心所欲的是鋪天蓋地的綠意盎然,突如其來的是沁人心脾的陣陣涼氣。 有“天下第一瀑”之美名的大龍湫水(落差197米)歡騰雀躍著從高高的絕壁中凌空飛瀉而下,好似兩條起伏翻滾的巨龍,儀態萬千,變化神奇,似乎在以雷鳴般的掌聲熱情洋溢地歡迎我們這些來自遠方的客人的到來。北雁蕩山其實是一座形成于1.2億年前的典型的白堊紀流紋質古火山。全山總面積450平方 公里,景點達550多處,辟有靈峰、三折瀑、靈巖、大龍湫、雁湖、顯勝門、仙橋、羊角洞等八大景區,其中靈峰、靈巖、大龍湫景區被稱為“雁蕩三絕”。 據說最早叩開北雁蕩之門的著名文人是南朝的大詩人謝靈運,其以山水詩見長于世,但他當年顯然在云遮霧罩、亂石擋道、雜草叢生的山門前躡足而止,最終未能一窮仙山的無限之奧妙。發軔于南北朝,興隆于唐宋,盛名于近現代的北雁蕩山在中國的眾多名山中是一位遲暮的美人,其未能在耀眼的“三山五岳”中分得一席之地,不失為一種歷史的遺憾,但少了金碧輝煌的涂脂抹粉,倒因此多了一份難得的村野的瀟灑和飄逸。北雁蕩山自有其獨特的品格魅力。“日景耐看、夜景消魂”,“觀山景、嘗海鮮”,“一景多變,移步換形”。這是它區別于中國其他名山大川的三大特色。靈巖飛渡和靈峰夜景,更成為如今北雁蕩旅游的二大熱門看點。參加靈巖飛渡表演的都是當地一些土生土長的鄉民,在長期艱苦的山野生活中,他們練就了一套飛渡懸崖峭壁的絕活。此時此刻的我站在千年古剎靈巖寺前的一片開闊的空地上,抬頭只望見高達幾百米的兩座山峰之間有一根鋼索在空中搖搖蕩蕩,我十分疑惑這么重的鋼索當初是怎樣給架上去的,據一旁的鄉民介紹說先是把鋼索運到一邊的山頂,然后一頭放下懸崖,再用繩子系著另一路牽到對面的峰頂,說起來很輕松,其實實際操作起來并不容易。一聲清脆的哨響,飛渡表演開始了,只見一個身材矮小的鄉民身著上紅下藍的運動衫褲高高站立在山頭上,向山腳下的人瀟灑地揮一揮手,兩條腿輕輕在崖邊一蹬,人一下子就滑了出去,直至到兩個山頭之間,稍停片刻,緊接著連做了幾個前滾翻加后滾翻的高難度動作后,突然又把身上的保護繩從高空扔了下去,其輕盈的身子大搖大擺地站立在鋼索上就象走在平坦的大路上一樣,直看得崖下的人個個目瞪口呆,紛紛稱奇,不時引得人們一片驚呼聲和鼓掌聲。如今有越來越多的游客是被雁蕩山上靈峰景區“夜晚的愛情”故事所深深吸引過來的,在晴朗的夏夜里,繁星點點,微風習習,松濤沙沙,知了聲聲,暮色中的靈峰即開始演繹起那亙古不變的永恒主題之愛情故事來:那些獨特的山體在濃重的夜幕掩映下遠遠看上去就象一對對依依不舍的情侶一樣。他們或緊緊擁吻,盡享愛情的甘甜;或動情對視,一展溫柔的情思;或望斷秋水,傷心欲絕地等待那千年不歸的情人,直到那白發蒼蒼的暮年……據說這些“夜晚的愛情”故事最先是由中國已故的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發現的,后經眾多中外游客充滿想像力的發揮和渲染,終使“夜游雁蕩”成為一檔極具特色的旅游節目。 “雁蕩自奇,不附五岳;龍湫所注,別為一川”,在前人所有關于雁蕩山的文字中,此聯最令人神思飛揚了。我想游雁蕩山最大的好處在于觀看山景時不必費極大的體力去艱難地攀登那些陡峭的山道,這是因為這些群峰多是平地拔起之故。游人們只需沿著一條平坦的鋪滿綠蔭的石徑小道慢慢行走,千姿百態的奇峰怪石就可以盡收眼底了,這對廣大的中老年游客來說無疑是個福音。明媚的夏日里來雁蕩一游,開門見山,走馬觀花,峰回路轉,感受一下那雄偉奇麗的千山萬壑,欣賞一下那靈巖飛渡的高超絕技,體驗一下那靈峰夜色的千古愛情,那怕再疲憊不堪的身心我想也會得到十二萬分愉悅的。下西湖據說華夏大地有七十二個西湖,諸如福州西湖、穎洲西湖、惠洲西湖、揚洲西湖等,然而杭州西湖千百年來卻以它秀麗的湖光山色,厚重的歷史積淀,動人的民間傳說而被世人公認為諸西湖之首席。杭州西湖,別稱錢塘湖、西子湖,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周長15公里。在遠古時代,西湖原是波濤洶涌的杭州灣的一角,位于西湖北岸的寶石山和位于南岸的吳山則形成了杭州灣這一角落南北對立的兩個岬角。后來隨著錢塘江常年累月泥沙的不斷淤積,塞住灣口,最終使這個小小的海灣一角從大大的杭州灣里獨立了出來,逐漸形成了現在規模的西湖,從西湖漫長的形成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如今的西湖被分割為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各湖之間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就象一群親密無間的同胞手足一樣唇齒相依心心相應。一峰獨起的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西接西泠橋,東連白堤,山高三十余米,清澈的湖水環繞四周,從很遠的地方望過去極象一顆浮出水面的青螺。古人有詩贊美它:“瑤花琪樹緣邊繞,玉宇瓊樓相上安,里外湖光明似鏡,有梅花處好憑欄。”而小嬴州、湖心亭和阮公墩這三個小島則在外湖呈鼎足之勢,有如天女撒下的三朵花瓣,“一大三小”給平面如鏡的西湖平添了不少立體的秀色。西湖三面環山,一面低平,吳山、玉皇山、南高峰、北高峰、三臺山、葛嶺和寶石山等就象一群忠實的衛士小心翼翼地守護著這一方綠水,山水相連,相得益彰。正是“曲院風荷”荷葉何田田的盛夏時季。晨曦中,我和同伴們欣然劃起船漿從綠樹成蔭的“花港觀魚”這個小小的半島出發,箭一般地沖入了西湖的波光倩影之中。“水光漣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著有宋一代大文豪蘇東坡的千古絕唱,神清氣爽,怡然自得,此時此刻的我已不知不覺地進入了那如詩如夢般的美妙仙境,仿佛面對面在和二千年前的絕色美人西施進行著輕松愉快的關于山水人生的交談。“花港觀魚”所在的這條林蔭大道被稱為“蘇堤”,是里西湖和外西湖的分界線,全長2.8公里,中間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六座古樸的小橋相連,從湖中央望過去有如一道五彩繽紛的彩虹,把本來就很出色的“蘇堤”點綴得更加嫵媚動人。相傳宋東坡當年任杭州通判和知州時,西湖嚴重淤塞,幾成一洼死水,是他身先士卒發動杭州人民“取葑田積湖中,南北徑三十里為長堤,以通行者……堤成,取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畫圖。”如今的“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可見東坡先生的千古英名與大自然長存了。小船兒輕輕地漂著,微風兒輕輕地吹著,流水聲嘩嘩地響著,一切盡在大自然的不言不語中流淌。目送著風景如畫游人如織的蘇堤在視野中慢慢遠去,一種對東坡先生的感謝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起在心底。說時遲,那時快,小船兒已經悄然地劃到了"小嬴州”,只見島外的湖中有三個亭亭而立的瓶形石塔,塔身灰白,外實中空,呈三角形排開,每個塔高2米,內有五個圓洞,看上去造型十分古樸、素雅和優美。據說皓月當空的夜晚來此蕩舟,可以欣賞到“月光映潭,影分為三”的美景,那時真月和假月紛紛倒映在湖中,你根本搞不清哪是真月哪是假月,此為“三潭印月”的由來。可惜我來的不是時候,無緣一飽眼福了,那種美好的印象只能靠充分地想象力了。船離“小嬴州”后,劃過“阮公墩”和“湖心亭”之間的狹長水面,徑直來到了北岸的白堤。其東起“斷橋殘雪”,西到“平湖秋月”,全長1公里,這條堤的兩邊種滿了鮮艷的碧桃和嫩綠的垂柳,桃紅柳綠,姹紫嫣紅,就象一條花團錦簇的彩色腰帶,把這兩處天下美景緊緊地纏繞在一起。民間神話中說白娘子和許仙曾在“斷橋”上偷偷相會過,他們浪漫主義的愛情悲劇始終為后來的年輕人所回味。“平湖秋月”則是西湖秋夜賞月的最佳地點,“萬傾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無疑是這一良辰美景的最好寫照。傳說“白堤”是后人為了紀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當年在杭州為官時留下的政績而命名的,不管這個傳說是真是假,反正白氏為人為官的高風亮節是世人所共認的。歸航的時候,暮色已悄悄降臨了,抬頭望去,只見西邊遠處云霧繚繞的南、北高峰時隱時現,一片濃云薄霧,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雙峰插云”畫卷。突然間從近處不遠處的岸邊傳來了一陣陣清脆悅耳的洪亮鐘聲,久久地回蕩在湖面上,那是著名的“南屏晚鐘”,給人聽后有一種回腸蕩氣的感覺。順著鐘聲的方向尋去,那一帶岸邊柳暗花明,鶯啼婉轉,是為人人爭看的“柳浪聞鶯”之勝景也。更有那新近恢復建起的“雷峰塔”以其金碧輝煌的雄姿高高聳立在凈慈寺前的雷峰山上,關于“雷峰塔”有著許多動人的民間故事,據說《白蛇傳》中的白娘子,就曾經被兇惡的法海和尚鎮壓于此塔下,后被小青妹奮不顧身地救了出來。當年(公元1924年9月25日)轟然倒塌時,魯迅先生曾專門撰文為這一象征封建勢力的“雷峰塔”的倒塌而盡情歡呼過,如今我也要為“雷鋒夕照”的重現而盡情歡呼,夕陽余輝中的“雷峰塔”在環湖諸山逐漸蒼黑的背景映襯下,雕梁畫棟,重檐飛翹,金碧與山光交相輝映,顯得分外的迷人和壯觀,“西湖十景”終于名副其實了。“四百八十可游處,三萬六千堪醉時。”西湖的美景實在太令人陶醉了。下西湖,怎一個醉字了得!奔齊魯長長的列車經一夜的狂奔呼嘯,于第二天晨曦初開中到達了濟南站,這是我時隔八年之后第二次進入山東境內。“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我最初對山東的印象可以說是從孔老夫子的語錄里獲得的。這次游了濟南和煙臺兩個地方,春秋戰國時代前者為魯國屬地,后者為齊國屬地,也算是草草奔了一回齊魯大地吧。濟南是一座有著2600多年悠久歷史的著名古城,最早稱為“濼”,自漢代始稱為“濟南”至今。“濟南山水天下無,晴云曉日開畫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這是歷代文人墨客贊美濟南人杰地靈的詩篇,可見大名鼎鼎的“濟南府”永恒魅力之所在了。當你一旦置身于煙柳畫橋千泉爭涌的濟南城中,你會驚喜地發現這里有如一個巨大的盆地一樣,四周圍繞著的全是連綿起伏的巍巍青山,奔騰不息的黃河就象一條長長的黃絲飄帶從城郭的北邊悄然流過,千百年來給這座歷史名城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也帶來了說不完的歷史典故和美麗的木魚石傳說。趵突泉、千佛山和大明湖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也是每一位來濟南的游客的神往之地。我到濟南的第一天,剛一放下行李,就直奔東南方向的“千佛山”而去,盡管我并不信佛。“千佛山”古稱“歷山”,又名“舜耕山”,相傳遠古時代這里曾是虞舜躬耕之地。隋朝開皇年間,在這里的山崖和洞穴里開鑿了了大量的佛像,其造型之完美,線條之流暢,表情之豐富為世上所罕見,“千佛山”一名由此而來。當我氣喘吁吁地登上山顛的“一覽亭”時,真的一覽無余了,遠遠近近的風景盡收眼底,近處車水馬龍的熱鬧街市,遠處奔騰東去的九曲黃河,再遠處時隱時現的九座孤峰,一切盡在神清氣爽的無限回味之中。大明湖則是別有一番風光。它就象一顆耀眼奪目的翡翠,鑲嵌在濟南舊城區里,其面積?負跽劑司沙塹乃姆種?弧?這里垂柳濃蔭,粉荷清香,各式各樣的亭臺樓閣或點綴在湖邊或突起在山坡,高低錯落,典雅別致,構成了一副立體的美倫美煥的山水長卷,其中當數“明士軒”、“北極廟”和“遐園”最為有名了。遙想盛唐初年,李邕、杜甫、李白、高適等名士曾在此大擺宴席賦詩作畫,晚清小說名家劉鄂在他的著名小說《老殘游記》里也多處著力描寫了大明湖迷人的風光,難怪現代大文豪郭沫若來大明湖一游后要詩興大發:“楊柳春風萬戶極樂,芙蕖秋月一片大明。”趵突泉更是美名天下揚,只見汩汩的泉水向著晴朗的藍天一個勁地噴涌直上,似水晶般的透亮,似珍珠般的潔白,紛亂的水花飄飄灑灑地撒落在一汪碧池中,引得在“觀瀾亭”內外爭看的游人贊不絕口。據說該泉為濟南第一名泉,是古濼水的發源地,起名“趵突”,意在跳躍也。離趵突泉不遠處另有一名泉,無論是名氣還是水量遠不及名聲大振的趵突泉,但它卻和一位偉大的女性的名字聯系在一起,這就是和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芳名緊密聯系的漱玉泉。據史料記載,李清照的故居就在泉邊,生前其常來泉邊洗漱,泉因李的文集《漱玉集》而一舉成名,現在泉邊建有“李清照紀念館”,內立有她的漢白玉塑像,一副素潔優雅的模樣。平心而論,我是很喜歡李清照獨特的詞風的,那些白得不能再白的大白話,往往在李的妙筆生花下,卻成了傳世之佳作,這就是李作為一代文學大師的過人之處。有詩云:“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我想這就是后人對這位偉大女性的最好評價了。才離濟南府,又登煙臺山。煙臺是一個依山傍海的美麗的海濱城市,因當年(公元1398年)明王朝為防倭寇侵擾海疆,在芝罘島等處設立煙墩臺(狼煙臺)而得名。海拔72米的毓璜頂(又名小蓬萊)一峰獨立,在繁花似錦的鬧市中顯得分外招搖,實為煙臺市區登高望遠的絕佳去處,登臨送目,四周一片綠浪,遠處一片碧海,令人心曠神怡。 面對渤海灣的煙臺山具有得天獨厚的山海景觀,無疑是煙臺城的一張最為亮麗的名片,濤聲陣陣的礁灘,盤旋迂回的小路,錯落雅致的亭臺,高高 聳立的燈塔,置身其中你會有一種夢幻般的美好感覺,全山盡管不是很高很大,但很好看也很耐看,特別是那些掩映在綠蔭深處的殖民時代的各國領事館,有美國、英國、德國的,也有日本和丹麥的,其截然不同的建筑風格和外墻顏色,一方面給美麗如畫的煙臺山錦上添花,另一方面也勾起了人們對那段辛酸的殖民史的回憶。聽說一百五十多年前外國列強就是在這里的海面上強行登陸上岸的,可以說煙臺城的最初的門戶開放就是從那個時候被迫開始的,如今的山下依然完好無損地保留有許多古老的街巷和店鋪,有些還明顯帶有殖民主義時代的歷史痕跡,徜徉在其中的我多多少少感受了一下這百年來的歷史風云。從煙臺城驅車出發,沿著渤海灣前行,大概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就可到達古城蓬萊。現在的蓬萊是煙臺市屬下的一個縣級市,而在古代這里卻是遠近聞名的登洲府第,有明一代的抗倭名將戚繼光就誕生在這里的老街深巷里。我興致勃勃地來到蓬萊自然是沖著有著“仙山瓊閣”之美稱的蓬萊閣來的。蓬萊閣這座龐大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宋嘉佑年間(公元1056年-1063年),分為中、東、西三個院落,共有樓、亭、殿、閣100余間,其主體建筑高達15米。系雙層木構建筑,并以精美的回廊相互環繞,閣中高懸的“蓬萊閣”三字為有清一代書法名家鐵保手書。那雄偉壯觀的“蓬萊閣”面臨著橫無際涯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朱崖絕壁,凌空飛翹,云蒸霞輝,氣度非凡,在中國的四大名樓中獨樹一幟。據說當年秦始皇漢武帝聞訊來此尋尋覓覓過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據說當年徐福受命求仙率領浩浩蕩蕩的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在此入海東渡去了日本,據說當年赫赫有名的“八仙過海”的精彩故事就演繹在這里的廣闊海面上,據說…..蓬萊的海市唇樓更是聞名海內外的海上奇觀,那千載難逢的海市盛景令人如夢如幻令人如癡如醉,凡是有幸見到過此奇景的人沒有一個人不引以為豪的。可惜我此番無緣得以一見,只能從前人的記載和今人的拍攝中一`飽眼福了,僅此也足以讓我興奮不已了。“齊魯青未了”在齊魯大地旅行,你能潛移默化地感受到孔孟圣賢的儒雅之風,你能隨時隨地地感受到梁山好漢的豪爽之舉……日后,倘能偷得半日閑的話,我還想去看看沂蒙山,看看劉公島,看看臺兒莊,看看微山湖……,看看我想看的齊魯大地的一切的一切,是真的。在這個夏日里,我奔了一回齊魯。收獲多多感懷多多。走東北 東北是用來走的。 在這個難忘的夏日里,我,一個喝著黃浦江水長大的上海人,走在東北這塊黑得 冒油的土地上。 走啊走,走啊走,整整走了一個多月。 從海鷗歡叫的渤海灣邊的大連海濱一直走到了都柿飄香的黑龍江畔的璦輝古城, 從中國版圖的最東端烏蘇老鎮一直走到了中國版圖的最北端漠河小村。 于是得出了東北是用來走的結論。 東北是用來走的。 走在東北的茫茫人海里,你在油然而生地感受到一種大自然般的清新灑脫的同時, 又會強烈地感受到一種兄弟姐妹般的情誼和關照。不管是你相識還是不相識的朋友,不管是列車員還是服務員,不管是小店主還是大經理,不管是大城市民還是小城官員,投射給你的眼神往往是陽光一樣的織烈月光一樣的明媚,暴露給你的往往是其肝膽相照的博大胸懷熱情奔放的開放自我,就有如巍巍白山悠悠黑水那樣的黑白之分明,一切的矯揉造作在這塊熱土上是多余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東北的主色調是由黑白兩色光影構成的。 東北是用來走的。 走在美麗如畫的哈爾濱太陽島,走在綠意盎然的長春凈月潭,走在松柏森森的沈陽皇陵…… 我都親眼目睹了東北的男人們打著赤膊悠閑地喝著美酒猜拳行令嘮磕不息,東北的女人們則光著腳丫悠閑地度著方步哼著小調笑語不斷,無所謂雅也無所謂不雅,雅本來就是人為的,“走你的路,任憑人們去說”,一切來源自然,一切順其自然,東北人講究的其實是最實實在在的生活,而這一切如果發生在內地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的大庭廣眾之下,幾乎是不可能的。更為叫絕的是佳木斯鬧市里的街心花園里,竟然開設有一家小小的露天游泳池,有那個行人走熱了隨時可以跳躍進去游上一把,有那個泳客游累了盡可以跳將出來去街上溜達一圈,街上人來車往的喧鬧聲和泳池里水花飛濺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組合成了一幅耐人尋味的市井消暑圖。 東北是用來走的 走在東北那廣袤的土地上,處處能強烈地感受到歷史的風云在腳下飄浮翻滾,多少歷史人物在我眼前忽隱忽現,多少歷史事件在我腦海反反復復。八百多年前宋微宗宋欽宗父子倆被金人流放到這里荒寂的松花江畔,開始了他們屈辱和悲慘的亡國奴生涯直至歸屬天堂。三百多年前有清一代的開國君主努爾哈赤在森林茂密的長白山下奮勇而起,從此以其卓越的文功武治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大清一統江山。一百多年前著名的日俄戰爭在旅順口擺開戰場,當年戰事之慘烈生靈之涂膽財產之毀滅為世界戰爭史上所罕見。六十多年前東北抗日聯軍的熱血兒女們,以其不畏強暴的血肉之驅和鋼鐵意志,一舉打響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長達十三年的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三十多年前一場小小的火力沖突在烏蘇里江邊的彈丸之地珍寶島轟然打響,差一點引爆出一場令世界震驚的局部核戰爭,漫長的中蘇邊界自此開始了武裝對抗的二十多年的緊張狀態。其實東北要走的地方是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大平原可以走,大草原可以走,大森林可以走,大油田可以走,大農場可以走,大廠礦可以走。你可以走向潔白無暇的白樺林去看松鼠跳躍,也可以走向寧靜無比的鏡泊湖去找巨魚蹤影,你可以走向那一望無際的濕地深處數點鶴群飛舞,也可以走向那綠意盎然的興安嶺頭高峰俯瞰纖佰相連。 東北是用來走的,朋友不妨你也來走走。看蘇俄生平第一次出國,選擇的國度是俄羅斯,準確的說是俄羅斯聯邦共和國遠東地區的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維申斯卡(中國稱為海蘭泡),據說人類歷史上第一名宇航員加加林就出生在這個城市里。我是從中國黑龍江省的黑河口岸出境的,時值七月流火的盛夏時分。佇立在這里綠樹成蔭的黑龍江邊遙望對岸一片蒼茫的俄羅斯大地,一切都顯得那么的神秘莫測,我不由得想起了俄羅斯油畫中的白樺林高爾基筆下的三部曲伏爾加河的老船夫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蘇聯女兵……這個經歷了沙皇、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葉列欽、普京時代的泱泱大國,現在發展得究竟怎么樣了,我的腦海里翻滾著太多太多的問號,盡管在這之前我已查閱過許多有關俄羅斯的資訊,但那都是些紙上談兵的東西,真正要想深入了解俄羅斯,我想與其道聽途說還不如親臨其境一番。嗚…..嗚嗚….. 隨著長一聲短一聲汽笛的清脆的鳴叫聲,不知不覺中,我乘坐的雙層渡輪已乘風劃破清澈的江水悄然地駛過了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那對岸俄羅斯海關大樓上空迎風飄揚著的由紅藍白三色組成的俄羅斯國旗已清晰可見,從嚴格的地理意義上來說,此時的我其實已踏上了俄羅斯的國土。一進入俄羅斯海關,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很破舊,墻面斑駁,紙屑遍地,整個環境一派狼籍不堪。正值中午閉關時間,本來就不很寬敞的海關大廳里擠滿了等待出入境的焦慮不安的人群,其中有中國人也有俄國人,兩種完全不同的民族語言在由煙草和酒精混合而成的天花板下飄飄蕩蕩,乍一聽來真有點象原版俄羅斯電影的配音。沒來俄羅斯之前,我早就有所耳聞其海關人員的官僚、腐敗、刻板、勢利、冷漠和工作效率低下了,這回我算是親臨其境親身領教了。當海關的狹小通道被慢慢吞吞地打開的時候,幾乎所有在此值班的海關人員無論其是軍警還是邊檢都拉長著臉,很少見有笑容滿面的,有的甚至還大聲操著俄語對出入境人員罵爹罵娘動手動腳,大有一幅居高臨下的不可一世的沙俄時代舊貴族的味道,這一切不由得使我聯想起了俄羅斯著名作家果戈理筆下的沙俄小官吏。如果這種素質的海關人員在中國的話,我看早就成了投訴的對象了,而這一切在現在的俄羅斯卻是司空見慣的事。布拉戈維申斯克是俄羅斯聯邦共和國阿穆爾洲的首府,其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城市地位僅次于哈巴羅夫斯克和海參葳,有鐵路支線通達西伯利亞大鐵路,據稱從這里坐火車去首都莫斯科要八天之久。這個建立在黑龍江畔的城市有著一百五十來年的歷史,目前有二十幾萬人口,當年建城時那塊小小的乳白色奠基石現在還安安靜靜地躺在黑龍江邊的綠地里,據說“布拉戈維申斯克”在俄語里是喜慶的意思。這個城市在我看來是個典型的地廣人稀的所在,無論你走到那個十字街頭,放眼望去,一片空空蕩蕩,一地冷冷清清,很少來來往往的行人,很少熱熱鬧鬧的廣告,就象走在中國許多邊遠城市的城郊結合部一樣寂靜。一條列寧大街、一條加里寧大街再加上一條共青團大街構成了其城市的生命動脈,一個列寧廣場、一個勝利廣場再加上一個洲立博物館濃縮了其城市的精神內涵。大批大批的建筑物看來有些建造年頭了,有些高大的墻面上還嵌有許多前蘇聯時代斧頭鐮刀的醒目標志,但所有的這一切只能遠觀而不能近看,那怕是洲政府市政府這樣的代表國家行政機關形象的辦公大樓也不例外,由于多年的政局動亂缺少維修保養,大多呈現灰頭土臉窮困潦倒的樣子,不免令人看了有一種破落貴族的無限感慨。這里的商店規模都很小且陣舊零亂,既沒有布置新穎的櫥窗,也沒有琳瑯滿目的商品,更沒有熙熙攘攘的顧客,其經營狀況有如中國六、七十年代的供銷合作社一樣蕭條清冷。尤其令人注目的是每個商店的不大的金銀柜臺前都有荷槍實彈的警察在站崗,據說走遍全俄羅斯都是這樣,站在這里的三尺柜臺前我真的是大跌眼鏡了。但俄羅斯商品中的軍用望遠鏡、套娃、果仁巧克力和紫金飾品倒是很受國人青睞的,很少有國人不去購買的,當然我也在購買的人群中了,為此幾乎掏空了我兜內所有的盧布和人民幣。平心而論,這里的洲立博物館倒是很值得一看的,展品從精美絕倫的歷史圖片到形形色色的各種實物,琳瑯滿目,一應俱全,可以說是該州一百五十年歷史的高度濃縮了。此刻站立在我面前的講解員是一個英俊瀟灑的俄羅斯小伙子,聽說才十六歲,還是該市某學校的在讀高中生,高高大大的身材,閃爍著一對大大的藍眼睛,臉上始終綻放著陽光般的笑容,不時比劃著夸張的手勢,用不甚流利的漢語向我們耐心細致地作著講解(事后我才從他口中了解到他學漢語才一年不到),一種對自己家鄉的無限自豪感溢于言表。這時參觀的隊伍中不知有誰在竊竊私語著:這個地方本來不是中國的海蘭泡嗎,可恨當年腐敗的清政府喪權辱國才以一紙《璦輝條約》割讓給俄羅斯的。我聽了這番議論后,沉默寡言了許久許久,此時此刻的我處在異國他鄉又能對歷史老人說些什么好呢,落后就要挨打,道理就是這么簡單扼要。俄羅斯人的綜合國民素質總體上來說應該是很高的,我想這和它全民的普及教育和醫療保障是密不可分的。連日來我走在這里的大街小道上,從沒見過有那輛車子亂闖紅燈的,也從沒有見過有那個市民隨地吐痰亂拋果皮紙屑的,街上幾乎看不見一個警察執法的蹤影,那種中國大中小城市到處可見的龐大的市容執法隊伍在這里好象是多余的。這里的市民十分彬彬有禮,無論是賓館的服務員還是旅游車的司機,無論是擦肩而過的行人還是天天相處的俄羅斯導游,無論是飽經風霜的老人還是如花似玉的少女,那種從眼神流盼出來的分明是對中國人民的熱情友好和深情厚誼。 我想每個國家不論其大小也不論其文化背景歷史狀況如何,都有其本民族固有的特點,偉大的俄羅斯民族自然也不例外。俄羅斯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有著良好的國民素質,盡管當前由于各種政治、經濟、外交和民族的諸多問題的困擾極大地阻撓了其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騰飛和人民生活的安寧和提高。但“餓死的駱駝畢竟比馬大”,相信偉大的俄羅斯民族一定會從暫時的困境中再度復興起來,但愿中俄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世代相傳就象奔流不息的黑龍江水一樣源遠流長。臨離開布拉戈維申斯克的那天上午,晴空萬里,陽關燦爛。我站立在如花似錦的黑龍江邊(俄羅斯稱為阿穆爾河)深情地眺望著一江之隔的華夏大地,勿然遇見了兩位也在此眺望對岸的優雅的俄羅斯小姐,看那模樣好象是青年學子的樣子,我熱情地作著手勢邀請她倆和我一起合影留念,盡管彼此之間語言不通,但當她們很快明白過來我的意思以后,大大方方地接受了我這個來自異國他鄉的陌生人的邀請,至今那張難忘的合影還放在我書房里那臺聯想電腦的墻紙上,凡是有幸見過這張合影的親朋好友沒有一個不為之拍手叫好的。今朝看蘇俄,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逛中原 我喜歡逛中原。 中原大地就象一本正在打開著的博大精深的歷史巨著,它的每一個華章里都有著精彩絕倫的典故。中國地理意義上的中原其實指的就是現在地處黃河兩岸的河南省。早在那久遠的舊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頻繁出入的活動痕跡,戰火紛飛的春秋戰國時期這里更成為各路諸侯拼搏角逐的主戰場。“河南”這一名稱其實由來已久,盛唐時在此設置河南道,元代成為河南行中書省,明朝建制河南省一直沿用至今。據說現在河南省的人口總數已超過四川省躍居全國各省市首位。 逛中原當以該省省會鄭州為中心,我想第一站非鄭州莫屬了,而后計劃向東逛到開封,向西逛到鞏義,向北逛到原陽,至于向南逛到哪里就留著以后有時間再說了。 鄭州的地理位置恰好位于河南省的中心地帶,北臨滔滔不絕的黃河,西靠峰巒疊璋的嵩山,東、南兩個方向是一望無際的黃淮大平原,其獨特雄渾的山川走勢使它“北控黃河、西扣潼關、南達荊楚、東連淮海”,歷朝歷代一直成為兵家首選的必爭之地。 鄭州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極其久遠的過去。商代中期曾為都城。西周時期,周武王封其弟管叔鮮于此稱管國。春秋時期屬鄭稱管邑,為鄭大夫子產的采邑。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屬滎州。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滎州為鄭州。自此,鄭州一名開始使用。 現在的鄭州城區其實可看的亮點很多很多,但我最為看好的還是它南來北往的鐵路大動脈。中國最著名的兩條大鐵路——一條東西走向的隴海線和一條南北走向的京廣線在此融會交通,組構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鋼鐵十字線。縱橫交錯的鐵道,整裝待發的列車,日以繼夜,夜以繼日,一路拉響著歡快的汽笛,一路滿載著貨物和人流,轟轟隆隆地行駛在飽經風霜的黃河故道上,于是古老的中原大地煥發出了無限的商機和活力。每每看到這些鋼鐵般的巨人的長長身影在我身邊發出春雷一樣的轟動時,我的心靈深處總會涌出一種莫名的沖動和激情來,人民是歷史前進的火車頭,我想。 凡是到過鄭州的人,很少有人不去離火車站很近的“二.七廣場”逛逛的。 慢慢走近雄偉壯觀的“二.七廣場”,頓時有一種大放光明的感覺。那整潔明亮的大理石地面上鑲嵌著一幅巨大無比的河南省地圖,一旦你隨著洶涌澎湃的人潮步入其中,就好象親臨其境地在中原大地上漫游一樣,時而橫渡河洛,時而攀登嵩岳,時而躬耕南陽,時而跋涉桐柏……,五千年來逐鹿中原的歷史風起云涌般地在我腦海中鼓鼓凸現,這時的我仿佛看見了韓非陳勝杜甫玄裝一行談笑風生地在向我款款走來,這時的我仿佛聽見了殷墟里奴隸的呻吟官渡中將士的叫喊開封城包公的拍案……, 在不知不覺中的游逛中,我已走近了廣場一隅的“二.七”大罷工紀念塔,現在它已成為了鄭州市的標志性建筑物。公元1923年2月7日,在帝國主義列強的驅使下,反動軍閥吳佩孚下令對手無寸鐵的京漢鐵路大罷工的工人進行了血腥鎮壓,悍然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這個塔就是為紀念當年被直系軍閥殺害的鐵路罷工工人領袖汪勝友、司文德等革命烈士于公元1951年專門修建的,當時是一座頂端懸掛有五角星的三角形的木質尖塔。 公元1971年夏秋之交,將其重建成共14層高63米的鋼筋混凝土五角聯體雙塔,其中底座3層,四周用潔白無暇的漢白玉欄桿緊密環繞;塔身的每一層塔槽均用綠色的琉璃瓦砌就。塔的上面建有六個立面的鐘樓,塔頂仍為鮮紅奪目的五角星,塔內各層分別陳列有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有關文物、圖片、文字資料和紀念品等。拾階登塔,風清氣爽,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我想明天的鄭州一定會比今天更好,“二.七”大罷工烈士的英靈如果地下有知的話,也會欣然為今天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會意一笑的。 沿著隴海鐵路西行約一個多小時就到了鞏義市(舊稱鞏縣),這是鄭州市屬下的一個縣級市,中國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杜甫就出生在離城區不遠的站前鎮。 我這次是特地慕名而來逛逛鞏縣石窟的,這個古老的石窟位于市區東北方向9公里處郁郁蔥蔥的大力山下,初建于北魏景明年間(公元500年~公元503年),它的建造年代要遠遠早于聞名中外的龍門石窟。當年北魏宣武帝常在此虔誠禮佛,并一再下令工匠造窟刻佛,以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宋各個朝代相繼在此鑿佛造像,逐漸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見的蔚為大觀的石窟群。整個石窟坐北向南,現存洞窟5個,千佛龕1個,摩崖造像3尊,摩崖造像龕225個,碑刻題記256方,佛像7743尊。石窟大多呈規則的方形,洞中還另有中心方柱,方柱四周鑿龕造像,龕內均雕1尊佛像、2尊弟子像和2尊菩薩像。其中第五窟的藻井浮雕最為精美華麗,它以盛開的蓮花為中心組成絢麗多彩的錦繡花園,優美舒展的飛天繚繞四周,飄逸自然,構思精巧。石窟諸佛造像多為方圓臉型,神態優雅恬靜,衣帶明快絢麗。更讓人稱奇的是連這里石窟的地面上也被雕上了各種造型優美的花紋,這在其它地方的石窟里是很難一見的,從而給人們造成了一種全方位的立體美感。 禮佛圖、飛天、神獸、佛教故事等無疑是北魏浮雕造像的最為典型的代表作,其中的18幅“帝后禮佛圖”浮雕為全國現存石窟中所僅見。最為精美的當數第一窟,構圖分為三層,東邊是以皇帝為首的男供養人行列,西邊是以皇后為首的女供養人行列,各以比丘和比丘尼作為前導,畫面中儀態雍榮華貴的貴族和行動畏縮矮小的侍從形象形成了尊卑有別的鮮明對照。第四窟的人物造型則獨具匠心,前呼后擁的禮佛儀仗隊伍中供養人大腹便便,侍從瘦骨轔轔,比主子的像幾乎要小上三分之一。儀仗隊伍中有為帝后攜提衣裙的,有為其執扇撐傘的,有為其手捧祭器的,有簇擁其進香禮佛的,充分再現了皇室宗教活動的盛大隆重的場面。 我在這些精美的石窟里游來逛去,感覺就有如走在時空隧道里一樣,一時竟找不到什么合適的語言來表達我此時此刻的喜悅心情,我只想對世人說一句話:想一飽眼福嗎,請看帝后禮佛圖! 當中巴車離開鄭州風馳電掣般向東駛上開洛高速公路的時候,我才剛剛從汴梁舊夢中清醒過來,此行的我正興沖沖地行進在去千年古城開封的路上。 從小到大,我是看著清明上河圖讀著水滸傳念著宋詞慢慢長大成人的,可以這么說開封府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個令人神往的地方。 車入開封城,那古色古香的宋都御街豁然展現在我眼前,我仿佛倒回到了那一千多年前的大宋皇朝。雕梁畫棟的酒樓紅燈高掛,清新淡雅的飯莊彩幌招展,買賣興旺的商鋪顧客盈門,你來我往的過客歡聲笑語….. 金碧輝煌的龍亭就象一位飽經世事的大宋遺老,在高大潔白的華表的攙扶下,默默無聞地佇立在美麗的潘楊湖畔眺望著深遠的藍天,時而指指近處的包公祠,時而點點遠處的鐵塔,神色恍惚中似乎又進入了《東京夢華錄》的境地。 然而最吸引我的還是坐落于市中心的大相國寺。這座以“相國霜鐘”的勝景和“魯智深倒拔楊柳樹”的故事著名于世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重建,因唐睿宗李旦為紀念他以相王即位而得名。走近大相國寺,就好象走進了一個莊嚴圣潔的世界。樓閣氣勢宏大,亭臺別具一格,碑刻彌足珍貴,還有那木雕的四面千手千眼觀音的莊重華美銅鑄十二羅漢的詼諧幽默,盡管我目不轉睛總還是看不過來。 從鄭州汽車北站上車,經著名的花園口,過黃河公路大橋,約一小時多的車程就可抵達黃河北岸的原陽縣城。 不要小看原陽這個地處黃河一隅的區區小縣,但它的歷史文化底蘊卻是極其豐厚和扎實的,有些重要的史實至今還鮮為人知。 縣城中心的大街上有一組別具特色的晚清時代留下的院落,至今已有一百來年的歷史了,當地人稱之為夏家園,據說原主人是一個姓夏的財主遺孀。這個綠樹掩映下的院落共有三進,樓閣分為上下兩層,盡管粗看上去有點破舊不堪,但細看起來仍不失當年的豪華氣派,現在這里陳列有許多有關原陽地方的第一手歷史資料和珍貴文物。 歷史上曾有十二位宰相出自原陽這塊土地,其中既有漢代名相張蒼也有宋代奸臣萬俟咼。如今當地的百姓把這些名人塑造成高大的彩繪雕像供奉在夏家園那寬敞明亮的穿堂里任由后人評說。 那家喻戶曉的成語故事“毛遂自薦”就發生在這里的鄉間村陌上,即使在改革開放的現代化的今天,我想這個故事仍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在夏家園最后一進的院落里,有一個小小的陳列室,題為“毛澤東的祖籍在原陽”。根據近人最新的研究成果,一代偉人毛澤東的遠祖曾經生活在原陽的丁莊一帶,后來隨著歲月的變遷才輾轉遷涉到浙江的衢州、江西的吉水和湖南的湘潭等地,現在在原陽的城鄉還能見到不少毛家的后裔呢,我是第一次聽說這件新鮮事,看來我真的是有點孤陋寡聞了。 在熱心腸的鄉民指點下,我快步來到了位于城東邊的搏浪沙,二千多年前,就在這里的田野上演繹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公元前218年,張良和壯士趁秦始皇的車隊出巡到黃河北岸的博浪沙時,奮力將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鐵錘向其車隊猛擲過去,但遺憾的是只誤中了隨行的副車,而沒有砸中秦始皇乘坐的那輛正車,以上史料在司馬遷的歷史巨篇《史記》里有著精確無誤的記載。 現在的遺址周圍幾乎全被綠油油的農作物所包圍,中間隆起的高坡上建有一古意盎然的石亭,立有一塊清康熙年間豎立的“古搏浪沙”石碑,歷經三百多年來風風雨雨的洗禮,剛勁有力的字跡仍依稀可見,但背后長長的碑文早已模糊不清了。據說當年這里由于緊靠黃河邊,黃河水年復一年的沖擊帶來了無數的泥沙在這里堆積成山,造成了這里連綿不斷的沙丘起伏,有的甚至高達十幾層,是一個極為理想的埋伏之地,難怪張良當年要選擇這個地方舉事了,可惜大功最終沒有告成,否則今天的中國歷史恐怕就要重新書寫了。 逛中原,悠閑之余你開了眼界;逛中原,無意之中你長了見識;逛中原,思古之下你發了幽情…… 夏日逛中原,其樂無窮也。山水自有山水的風韻,人生自有人生的風趣,夏日自有夏日的風情。山水人生在夏日,上雁蕩、下西湖、奔齊魯、走東北、看蘇俄、逛中原,我想不是更有獨特的風味嗎。
關鍵字: 人生 山水 西湖 錦繡江南 黑龍江
上一篇:黑龍江--興凱湖
下一篇:五大連池
在線評論

  驗證碼:驗證碼    匿名發表

聯系我們
  • 新疆中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 0991-267100018999981856
  • 0991-231032518999832796
  • 18099695348
  • E-mail:tour@8tdc.com.cn
  • 地址:烏魯(lu)木(mu)齊市沙依巴克區伊寧路89號新(xin)豐大廈A座7樓
酒店住宿所有酒店

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二星級經濟型

綠海大廈

綠海大廈

已有 326 人關注
綠陽春酒店

綠陽春酒店

已有 298 人關注
哈爾濱福順天天大酒店

哈爾濱福順天天大酒

已有 405 人關注
美食餐飲所有美食

吳記醬骨燉菜館

很有名的一家店,是個哈爾濱人都知

福成肥牛(文昌店)

為了保證在兩個鑫鵬中間脫穎而出

川樂泡椒大嘴蛙(

一聽名就知道,主打當然是蛙.川菜

沸騰渝鄉

鴛鴦火鍋,酸菜魚火鍋,香辣蟹火鍋,特
黑龍江游記所有游記

明月島·將軍府

哈爾濱有個太陽島,齊齊哈爾有個明

清代草房

遠遠看到一座老房子挺特別形勢似

嫩江碧綠的誘惑

嫩江——蒙語“碧綠的江”古稱難

威虎山滑雪場——

橫道河子向東,三公里——就是威虎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