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民間舞蹈魯日格勒舞
一群身著粉色衣裙、梳著長辮的姑娘們模仿著布谷鳥的聲音,舞歌和呼號、音樂融合在一起,姑娘們在盡情地載歌載舞。
這是達斡爾族民間舞蹈的統稱“魯日格勒”,它因地域而異,有“阿罕伯”、“郎突達貝”、“哈庫麥”和“哈根麥勒格”等幾種叫法。在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中,《魯日格勒舞》在單項節目中獲優秀節目獎。
歷史上,達斡爾族主要是以狩獵為主,兼營畜牧業、農業。幾百年前,達斡爾族在黑龍江流域以狩獵為生,并季節性地從事林、牧、漁業等,婦女們在家種田、栽煙葉、擠牛奶及采摘柳蒿芽、野果等。
她們閑暇時聚在一起跳魯日格勒舞,魯日格勒舞多表現狩獵生活和勞動場面,與達斡爾族人民的生產、生活習俗有著密切的聯系。
魯日格勒’其含義為‘燃燒’或‘興旺’之意,達語‘魯日格勒貝’可以引申為‘跳起來吧’之意。作為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間舞蹈魯日格勒舞以群舞為主,上身和手臂的動作豐富,腳下的側滑步為基本步伐,舞蹈開始時先唱徐緩輕快的舞歌,隨著歌聲舞者輕柔地舞動起來,此時,旁觀者可以任意加入隊伍隨舞。舞蹈氣氛逐漸熱烈,節奏加快,交叉交換位置,所有舞者齊呼‘哲嘿哲’、‘德乎達’等簡短風趣的呼號,腳上踏出有力的節拍,舞蹈達到高潮。舞者舞出了一種自然、古樸和永恒的特征。
“魯日格勒”是達斡爾族人民歡樂吉祥的縮影,它是達斡爾族聚居區的優秀傳統民間舞蹈文化,是古老達斡爾族民間舞蹈的遺存,在中國其他民間舞蹈中實屬罕見。然而民間藝術的生命又是脆弱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達斡爾族文化日益淡化;這個緊緊附著在人身上的遺產,隨著人的生存而生存,隨著人的離開而消亡;在科學技術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中,人們追求現代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審美需求也得以提高,對跳“魯日格勒”民間舞蹈的興趣淡漠,這個民間舞蹈正逐漸失去它原生態的味道。
關鍵字: 布谷鳥 民間舞蹈 達斡爾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