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自然濕地保護區
黑龍江三江自然濕地保護區位于黑龍江、烏蘇里江交匯處,佳木斯撫遠縣,距離哈爾濱約400公里,地處我國的最東北角,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流的三角地帶。三江自然保護區境內大小河流50多條,湖泡200多個,江心島26個,沼澤遍地,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三江自然保護區屬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被國際濕地局批準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至此,保護區自1993年籌建以來,10年上了三個臺階,成為在國內外頗有影響的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
20世紀后半葉,三江平原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雖然為國家糧食供應做出了貢獻,但大片濕地遭到破壞。為拯救中國這塊唯一保持原始面貌的淡水濕地,許多人士四處奔走呼吁,1994年,黑龍江省政府批準建立了“黑龍江三江省級自然保護區。1995年又批準建立了“黑龍江三江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區工作人員風餐露宿,踏查濕地,確定權屬,劃定界限。最終沿黑龍江、烏蘇里江辟建了總面積19.81萬公頃的濕地保護區,其中核心區6.6萬多公頃,緩沖區近3萬公頃,實驗區10.4萬多公頃。
2000年4月,三江自然保護區被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起了科研辦公綜合樓,購置了大批科研設施和森林防火設備。今年1月,保護區又被國際濕地局批準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加入世界保護區行列,為爭取國際援助創造了良好條件。目前,保護區已接受國際中國濕地(gef)項目資助的自動化辦公設備、攝像機、衛星定位系統、巡護艇等18臺套,進一步增強了保護區的功能。
經過近10年的保護,區內基本遏制了亂開濫墾、亂砍濫伐、亂捕濫獵的不法行為,濕地得到了明顯恢復和保存,生物的多樣性更加顯現。多年不見的荷花又在濕地湖泡里綻放,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丹頂鶴等逐年增多,特別是今年又發現了多年不見的珍禽中華秋沙鴨。
如今,在三江濕地保護區,雁鴨、鴛鴦成群結隊在水中嬉戲;丹頂鶴、金雕等搏擊長空;馬鹿、狍子在草地上奔走覓食;濕地中的大片小葉樟草在風中沙沙作響,為濕地增添了生機與活力。一位當年參加開發三江平原的老人,站在濕地中深情地感嘆:北大荒的原始風貌又回來了。
關鍵字: 三江平原 烏蘇里江 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