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邊營遺址
位于依蘭縣城東15公里松花江南岸。是清代光緒年間(18751908),中國人民抗擊沙俄入侵的江防要塞,成為中國人民不屈不撓打擊外來侵略的見證。光緒六年(1880年)五月,清政府派督辦吉林邊務大臣吳大徵會同吉林將軍銘安,在巴彥通哈達設“綏字一軍,建營五座,稱靖邊后路營,俗稱靖邊營。駐扎兵勇2500余人。光緒九年(1883年)清政府在靖邊營東北1.5公里的松花江畔,修筑巴彥通炮臺一座,安鋼炮五門,炮臺兩側設有大小火藥庫六座,兵房十間。
同年,在松花江與巴彥通之間,安設攔江大鐵索。右岸臺地設護江關。光緒二十六年七月,靖邊營清軍和當地人民曾三次沉重打擊沙俄侵略軍,擊斃沙俄上校運輸官維尼柯夫,擊毀和擊沉沙俄“齊必斯號、“奧德薩號等船艦。現靖邊營遺址猶存.每座營址大體呈方形,周長480一594米不等,營墻夯筑,殘高1.54米。營的四大哨所分別設于東、南、西三面山頭。巴彥通炮臺是用石灰砂漿灌筑而成,遺跡尚在。
關鍵字: 依蘭縣 松花江 松花江畔 清政府 火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