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的今天,我再次走(zou)進新疆(jiang),走(zou)進烏(wu)魯木齊。
一下火車,烏魯木齊車站(zhan)依舊。
廣(guang)場依然有些(xie)兒(er)擁擠(ji)。
新疆(jiang)作(zuo)為我國(guo)(guo)五(wu)個民族自治區域之一,占有全(quan)國(guo)(guo)六(liu)分之一的國(guo)(guo)土。
新疆古稱西域。
從(cong)“疆”字上(shang)看,新(xin)疆是“三山夾兩(liang)盆”,北(bei)有(you)(you)阿爾泰山,南有(you)(you)昆侖山,天山橫于中,把新(xin)疆分為南北(bei)兩(liang)半,南是塔里木盆地,北(bei)是準噶爾盆地。
習慣上稱天山(shan)(shan)以南為南疆,天山(shan)(shan)以北為北疆。
于是(shi),當年毛(mao)澤東主席親自為《新疆日報》題寫報名時(shi),其疆是(shi)沒(mei)有(you)“左偏旁”的。
如今的《新(xin)疆日報(bao)》報(bao)頭(tou)的新(xin)疆也是(shi)沒有(you)“弓”的疆。
烏魯木(mu)齊就是這巨(ju)大(da)區域的(de)首府,新(xin)疆政治、經濟、文化的(de)中心,歐亞大(da)陸中部重要的(de)都市(shi)。
烏魯木齊市,簡稱烏市,位(wei)于新疆(jiang)維吾爾自(zi)治區北部(bu),天山中(zhong)段北麓、準噶爾盆地(di)南(nan)緣(yuan),西部(bu)和東部(bu)與昌吉回族自(zi)治州(zhou)(zhou)接壤,南(nan)部(bu)與巴音(yin)郭楞蒙古(gu)自(zi)治州(zhou)(zhou)相鄰,東南(nan)部(bu)與吐魯番地(di)區交界(jie)。
烏魯木齊就是古絲(si)綢之(zhi)路新北道上(shang)的(de)(de)重鎮,東西(xi)方經(jing)濟文(wen)(wen)(wen)(wen)化的(de)(de)交(jiao)流(liu)中心,是西(xi)方文(wen)(wen)(wen)(wen)化和中國文(wen)(wen)(wen)(wen)化的(de)(de)薈萃之(zhi)地,呈現(xian)出多元文(wen)(wen)(wen)(wen)化的(de)(de)特(te)質,中亞地區最具(ju)活力的(de)(de)城市。
烏魯木齊居住著(zhu)漢、維吾爾、哈薩克、回、蒙(meng)古(gu)等47個民族,各民族的(de)文化藝術(shu)、風(feng)情習俗,構成了具有濃(nong)郁民族特色的(de)旅游人文景觀。
烏(wu)魯木齊市北有(you)準東油(you)(you)田,西有(you)克拉瑪依油(you)(you)田,南有(you)塔里木油(you)(you)田,東有(you)吐哈油(you)(you)田,地處準噶爾儲(chu)煤帶的(de)中部,煤炭儲(chu)量就達(da)100億(yi)噸以上,被稱為(wei)“油(you)(you)海上的(de)煤船”。還蘊藏豐富的(de)各種有(you)色、稀有(you)的(de)礦產資源。境內天(tian)山冰川和永(yong)久(jiu)性積雪(xue)被稱為(wei)“天(tian)然固體水(shui)庫(ku)”。
烏魯木齊自然(ran)風光(guang)優美,天(tian)山山脈分布著高山冰雪景觀、山地(di)森(sen)林景觀、草(cao)原景觀,有著繁茂的天(tian)然(ran)森(sen)林和天(tian)然(ran)草(cao)場(chang)。
三年前,我去了南(nan)山,領略了天然(ran)草場的美(mei)麗和旖旎。
安頓好住(zhu)宿,趁著吃飯前的空隙,我們(men)去(qu)了人(ren)民公園。
人民公(gong)園,原(yuan)名“同樂公(gong)園”,俗稱“西(xi)公(gong)園”,系烏(wu)魯木齊(qi)市內最大的公(gong)園。
這里原先(xian)只是烏魯木齊河(he)西岸(an)的(de)一片(pian)湖沼,四周古(gu)樹蓊郁。
清(qing)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造烏魯(lu)木齊(qi)城(cheng)時,將該(gai)地(di)辟為官員(yuan)休憩之地(di)。
光緒九年(nian)(1883年(nian))開始(shi)建園。
1918年主(zhu)政新(xin)疆的楊(yang)增新(xin)又(you)予以擴建,疏浚湖底,整修湖岸(an),仿照古代中原(yuan)地(di)區殿堂式樣,建造了丹鳳(feng)朝陽閣(ge),后又(you)建龍王廟(miao)、醉霞亭(ting)、曉(xiao)春(chun)亭(ting)、鑒(jian)湖亭(ting)。
走進人民(min)公園,看見(jian)中國人民(min)解放軍(jun)戰士銅像前廣(guang)場上,市(shi)民(min)們逍遙自在地(di)打著(zhu)麻(ma)將和撲克。
往前的(de)樹林里(li),一(yi)些市民伴隨著新疆(jiang)民歌跳著民族(zu)舞蹈。
柏楊樹已經黃了(le)葉兒。
回到烏魯(lu)木齊的(de)那(nei)天晚上,陪著老伴去了(le)市中心的(de)紅山(shan)公園。
公(gong)園因紅山而得名。
紅山呈(cheng)東西走向,主峰海(hai)拔1391公尺。因(yin)山頭狀(zhuang)如猛虎,峭巖(yan)色赤,故又稱“虎頭山”、“紅山嘴”。
紅山(shan)與對(dui)面不足千米遠(yuan)的雅(ya)馬里克山(shan)(俗稱妖魔山(shan))相對(dui)峙。
山下(xia),烏魯木齊河縱(zong)貫南北。
傳說(shuo)紅山(shan)是(shi)天池中飛來的(de)一條赤色(se)巨(ju)龍,落地(di)化為(wei)山(shan)巖(yan),但仍不(bu)安分地(di)緩緩向雅瑪里克(ke)山(shan)爬去,若(ruo)兩山(shan)一旦合(he)攏(long),烏魯木齊(qi)河被阻斷,城區將(jiang)化為(wei)汪洋澤國。于(yu)是(shi),1788年,烏魯木齊(qi)都(dou)統尚安一位講迷(mi)信的(de)滿族地(di)方官員,下(xia)令(ling)在兩條“巨(ju)龍”頭(tou)上各建一座九(jiu)級青(qing)磚“鎮龍寶塔”。紅山(shan)頂上之塔存(cun)留(liu)至今(jin),而雅瑪里克(ke)山(shan)頭(tou)之塔則(ze)于(yu)二十余年前被大風吹(chui)倒,近(jin)年才新(xin)修復(fu)。
紅山公園,近年(nian)又建立(li)起清(qing)代民族英雄林則徐的石雕塑像和(he)紀(ji)念紅山綠(lv)化之群雕各一座。
登臨紅(hong)山頂上的“遠眺樓”,邊(bian)城全貌盡收眼底。
那晚,遠(yuan)眺(tiao)樓已經關門,不(bu)能登樓了。
于是(shi),我(wo)們(men)就在樓下觀看烏魯木齊(qi)的夜景。
離遠眺樓不遠有一鼎,名曰“禁(jin)毒銅鼎”。
那(nei)鼎是新疆維吾爾自(zi)治區禁毒委(wei)員會和烏魯木齊市禁毒委(wei)員會立鑄,安(an)利(中國(guo))日用(yong)品(pin)有(you)限公(gong)司捐鑄。
夜幕里(li),那鼎佇立紅山(shan)頂,如鎮山(shan)之鼎。
公園(yuan)里有一座大佛(fo)(fo)寺(si)(si),是漢傳(chuan)佛(fo)(fo)教寺(si)(si)廟。
據說,紅山原有一組(zu)古廟群,相繼(ji)建于(yu)1797年前后。
古(gu)廟群沿紅山腳下,由(you)東(dong)向(xiang)西排列(lie),東(dong)端(duan)是(shi)(shi)大佛寺,中間是(shi)(shi)玉皇廟,西端(duan)是(shi)(shi)地臧廟。
當(dang)年(nian)的(de)紅山古廟群曾是(shi)烏魯(lu)木齊古典(dian)建筑(zhu)的(de)薈萃(cui),也是(shi)廟會游覽的(de)勝地。
每逢廟會,紅(hong)山的(de)廟宇全部開放酬神演戲,朝(chao)供不絕(jue)。
那(nei)一夜,有些兒疲倦,睡得特別香(xiang)甜(tian)。
烏(wu)魯木齊 (1)
烏魯木齊 (2)
烏魯木(mu)齊 (3)
烏魯木(mu)齊 (4)
烏魯木齊(qi) (8)
烏(wu)魯(lu)木齊(qi) (9)
烏(wu)魯木齊 (12)
烏魯(lu)木(mu)齊 (13)
烏魯木齊 (14)
烏魯木齊 (15)
烏魯木齊 (16)
烏魯木齊 (17)
烏魯木齊 (19)
烏魯木(mu)齊 (20)
烏魯木齊 (22)
烏魯木齊 (23)
烏魯木(mu)齊(qi) (27)
烏魯木齊(qi) (29)
烏(wu)魯木齊 (30)
烏魯木齊 (31)
烏魯木齊 (32)
驗證碼:
匿名發表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