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篷(peng)露營是(shi)(shi)(shi)(shi)野外(wai)旅(lv)(lv)行、登山探險等各種戶外(wai)活動的(de)(de)(de)主要(yao)宿(su)(su)營方式(shi),也是(shi)(shi)(shi)(shi)值得(de)積極提倡的(de)(de)(de)宿(su)(su)營方式(shi)。它的(de)(de)(de)特點:首先(xian)是(shi)(shi)(shi)(shi)最貼近自(zi)然(ran)(ran),沒有(you)什么方 式(shi)比睡帳篷(peng)更加貼近大自(zi)然(ran)(ran)了,想想你(ni)(ni)身下就是(shi)(shi)(shi)(shi)大地而不(bu)是(shi)(shi)(shi)(shi)什么席夢思(si)、鋼絲床及水(shui)泥地,打開(kai)帳門就是(shi)(shi)(shi)(shi)自(zi)然(ran)(ran)界的(de)(de)(de)一(yi)切(qie),沒有(you)任何混(hun)凝土建筑 遮擋(dang)你(ni)(ni)的(de)(de)(de)視線,這(zhe)才是(shi)(shi)(shi)(shi)真正的(de)(de)(de)回歸自(zi)然(ran)(ran);其(qi)二、它是(shi)(shi)(shi)(shi)隨遇(yu)而安的(de)(de)(de)家(jia),只(zhi)要(yao)腳下有(you)三平方米的(de)(de)(de)平地,就可(ke)(ke)以(yi)(yi)扎下一(yi)頂足夠二人而居的(de)(de)(de)“家(jia)”, 而一(yi)頂最輕的(de)(de)(de)帳篷(peng)僅(jin)(jin)1公(gong)斤左(zuo)右(you)(you)(you),只(zhi)要(yao)有(you)它在身旁,就有(you)了遮陽(yang)、避風避雨的(de)(de)(de)屋(wu)了,還可(ke)(ke)以(yi)(yi)幫躲避風雪、寒(han)流等,它是(shi)(shi)(shi)(shi)我(wo)們野外(wai)旅(lv)(lv)行的(de)(de)(de)親密(mi)伴侶,有(you)了它我(wo)們就可(ke)(ke)以(yi)(yi)安心的(de)(de)(de)旅(lv)(lv)行;其(qi)三是(shi)(shi)(shi)(shi)經濟的(de)(de)(de)宿(su)(su)營方式(shi),在外(wai)旅(lv)(lv)行,最節省住(zhu)宿(su)(su)費用的(de)(de)(de)就是(shi)(shi)(shi)(shi)住(zhu)宿(su)(su)帳篷(peng),可(ke)(ke)以(yi)(yi)算一(yi)下:一(yi)頂好(hao)的(de)(de)(de)帳篷(peng)應當在450元(yuan)(yuan)左(zuo)右(you)(you)(you)一(yi)頂(可(ke)(ke)住(zhu)3人),愛惜的(de)(de)(de)使用至少(shao)可(ke)(ke)用50次(晚)以(yi)(yi)上,那(nei)么一(yi)次的(de)(de)(de)人均成本僅(jin)(jin)為3元(yuan)(yuan)左(zuo)右(you)(you)(you),3元(yuan)(yuan)一(yi)晚的(de)(de)(de)房費了不(bu)是(shi)(shi)(shi)(shi)很便宜嗎,因而住(zhu)宿(su)(su)帳篷(peng)既劃算又(you)衛生。當然(ran)(ran),這(zhe)些好(hao)處(chu)的(de)(de)(de)代價就是(shi)(shi)(shi)(shi)要(yao)預先(xian)投資和花力氣背帶(dai)。
露營營地的選擇
宿營營地的選擇及其建設是關系到全部人員休息的大問題,在營地的選擇很講究,以下是注意事項:
近水:露營休息離不開水,近是選擇營地的第一要素。因此,在選擇營地時應選擇靠近溪流、湖潭、河流邊,以便取水。但也不能將營地扎在河灘上,有些河流上游有發電廠,在蓄水期間河灘寬、水流小,一旦放水時將漲滿河灘,包括一些溪流,平時小,一旦下暴雨,都有可能發大水或山洪暴發,一定要注意防范這種問題,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發區。
背風:在野外扎營,不能不考慮背風問題,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灘上,應要選擇一處背風的地方扎營。還有注意帳篷門的朝向不要迎著風。背風同時也是考慮用火安全與方便。
遠崖:扎營時不能將營地扎在懸崖下面,這樣很危險,一旦山上刮大風時,有可能將石頭等物刮下,造成傷亡事故。
近村:營地靠近村莊有什么急事可以向村民求救,在沒有柴禾、蔬菜、糧食等情況時就更為重要。近村的同時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方便隊伍的行動和轉移。
背陰:如果是一個需要居住兩天以上的營地,在好天氣情況下應當選擇一處背陰的地方扎營,如在大樹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朝照太陽,而不是夕照太陽。這樣,如果在白天休息,帳篷里就不會太悶熱。
防雷:在雨季或(huo)多雷電區,營地(di)絕不能(neng)扎在高地(di)上、高樹下(xia)或(huo)比較孤立的平地(di)上。那樣很容易招至雷擊(ji)。
建設營地
營地選擇好后即要建設營地。尤其是有一定規模的野外露營地,整個營地的建設就尤為重要,分以下一些步驟:
平整場地:將已經選擇好的帳篷區打掃干凈,清除石塊,矮灌木等各種不平整、帶刺、帶尖物的任何東西,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草等物填平。如果是一塊坡地,只有坡度不要大于10度一般都是可以作為露營地。
場地分區:一個齊備的營地應分帳篷宿營區,用火區,就餐區,娛樂區,用水區(盥洗),衛生區等區域。第一個先落實宿營地。用火區應在下風處,距離帳篷區應在10~15米以上,以防火星燒破帳篷。就餐區應就近用火區,以便燒飯做菜及就餐。活動及娛樂區應就餐區的下風處,以防活動的灰塵污染餐具等物,并距離帳篷區應在15~20米,以減少對早睡同伴的影響。衛生區應在宿營區的下風處,與就餐區、活動區保持一定的距離。用水區應在溪流及其河流上分別上下兩段,上段為食用飲水區,下段為生活用水區。
建設帳篷露營區:如有數頂帳篷組成的帳篷營地區,在布置帳篷時,應注意:第一,所有帳篷應是一個朝向,即帳篷門都向一個方向開、并排布置。二,帳篷之間應保持不少于1米的間距,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盡量不系帳篷的抗風繩,以免絆倒人。三,必要時應設警戒線(溝),在山野露宿有可能會遇到威脅性的動物或者壞人的攻擊,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可以在帳篷區外用石灰、焦油等刺激性物質圍帳篷區畫一道圈,這樣可以防蛇等爬行動物的侵入。或者用電子報警系統等辦法。
建設用火就餐區:就餐同用火一般在一塊兒或是相近的地方,這個區域要與帳篷區有一定的距離,以防火星燒著帳篷。燒飯的地方最好是有土坎、石坎的地方,以便挖灶建灶,拾來的柴禾應當堆放在區外或上風處。就餐區最好有一塊大家圍坐的草地,“餐桌”可以用一塊大平石或者就在地上。“餐椅”同樣用石塊最好,或者席地而坐,由于地氣對人體有害,故可以用各自的睡墊或氣枕頭代用一下,不要怕麻煩,至少要用雨衣或塑料布。多數就餐時間已經是天黑的時候了,應當考慮照明的位置,不論是用汽燈還是其他方式照明,燈具應當放在可以照射較大范圍的位置,如將燈具吊在樹上、放在石臺上或者做一個燈架將其吊起來。
建設取水用水區:用水、取水一般都在水源處,盥洗用水與食用水應分開,如是流水,食用水應在上游處,盥洗生活用水在下游處。如是湖水即同樣要分開地方,兩種用水處應當距離10米以上。這種劃分是出于衛生的需要。另外,取水要經過的河灘地帶亂石灌木等物較多,沒有小路可尋,故應當在白天的時候注意清理一下,不然晚上取水時就不方便了。
建設衛生區:衛生區即是隊員們解手方便的地方,如果只是住宿一晚,可以不必專門挖建茅坑,可以指定一下男女方便處即可。如果隊員人數多或者住宿天數在兩天以上,即應當挖建茅坑,臨時廁所應建在樹木較密的地方,就不用拉圍簾了。更要注意不能建在行人常經過的地方。如果附近的溪流多,可以將廁所建在溪流上,在小溪上塔兩根大木頭,要建平穩并有安全感,大家即可在上面大小便,并將大小便直接排入溪流中,不用耽心會污染河流,小量的糞便會被河流中的生物分解或被自然凈化。如果已建了衛生區,大家的大小便就應該在修建的衛生區里進行,而不應滿山排泄,而大煞風景。
建設娛樂區:娛樂區可以在就餐區,待就餐以后打掃出來即可,如果場地大,也可以單獨劃出一塊地,只要場地平整即可,同時場地里絆腳、碰頭(矮樹)的東西要少,因而要進行一般性的清理,在玩一些游戲時應在一個劃定的圈子里拉上保護繩,以免不注意發生意外事故。
野外氣象小知識:在戶外旅行應當知道些氣象的基本知識,本書在第七章中有些介紹,這里是針對野外露營進行介紹。一旦到了戶外,就只有聽天由命,我們只能認識自然,而不能左右自然。旅行中除了遇到雷雨、大風雪等情況應當停止、休息外,其他情況均可以繼續行動。而在野外露營就需用多考慮一些氣象問題:
防雨:防雨是露營氣象考慮的重要問題,如果判斷當晚有可能下雨,應當對營地及帳篷進行必要的防雨處理,除選擇好營地外,需要挖泄洪溝,加固帳篷并增強防雨性能,如可以在帳篷外加蓋防雨塑料布、雨衣等,將各種旅行用品放置在帳篷中等。防雨應在扎營前觀察天氣變化情況,經常外出旅行多觀察多積累經驗就會掌握是個大慨。
防風(feng):風(feng)向(xiang)對(dui)應扎(zha)(zha)營比(bi)較重要,關系到帳篷(peng)(peng)門、爐灶(zao)(zao)口開(kai)(kai)向(xiang)及營地(di)各(ge)區域的(de)整體布置(zhi)問題。這(zhe)須要了解一(yi)些地(di)形氣(qi)候知識,在(zai)大(da)湖泊邊扎(zha)(zha)營,其風(feng)向(xiang)是(shi)早(zao)晚(wan)相反變化,白天(tian),地(di)面溫(wen)度(du)上升快(kuai),風(feng)向(xiang)是(shi)向(xiang)陸地(di)刮(gua);夜(ye)晚(wan),地(di)面溫(wen)度(du)下(xia)(xia)降快(kuai),風(feng)向(xiang)向(xiang)湖區刮(gua)。故(gu)應當將帳篷(peng)(peng)門背(bei)風(feng)開(kai)(kai),而爐灶(zao)(zao)口應向(xiang)風(feng)開(kai)(kai)。在(zai)炎熱干燥的(de)山區同樣有相似的(de)情況,白天(tian),由(you)于山谷(gu)(谷(gu)地(di))氣(qi)溫(wen)上升慢(man)于山坡(山頂),呈上升氣(qi)流(liu),即谷(gu)地(di)向(xiang)上刮(gua)風(feng),而夜(ye)晚(wan)則呈下(xia)(xia)降氣(qi)流(liu),風(feng)向(xiang)谷(gu)地(di)刮(gua)。故(gu)在(zai)山谷(gu)中扎(zha)(zha)營時應當事前考慮(lv)這(zhe)種(zhong)情況。研究風(feng)向(xiang)及風(feng)力(li),對(dui)應戶外運動比(bi)較重要,有條(tiao)件的(de)可(ke)以(yi)帶上一(yi)個風(feng)向(xiang)風(feng)力(li)表(biao),或根據下(xia)(xia)表(biao)查知風(feng)力(li),在(zai)記日(ri)記時不(bu)妨記錄一(yi)天(tian)最大(da)的(de)風(feng)速(su)。
附表(6-1) 風力等級簡表 風速單位:米/秒
風力等級 風速 外 界 表 象
0級靜風 0.0-0.2 煙柱直上,水面無波,樹葉不動。
1級軟風 0.3-1.5 弱而無力,煙隨風去,樹葉微動。
2級輕風 1.6-3.3 人有感覺,樹有微響,旌旗始動。
3級微風 3.4-5.4 細枝搖動,旌旗風展,稻谷搖動。
4級和風 5.5-7.9 樹枝彎動,灰塵四起,紙飄空中。
5級勁風 8.0-10.7 小樹搖動,湖塘起波,莊稼起伏。
6級強風 10.8-13.8 電線有聲,撐傘難行,大樹搖動。
7級疾風 13.9-17.1 迎風難行,全樹搖動,大樹彎枝。
8級大風 17.2-20.7 阻力甚大,小枝折斷,江河浪猛。
9級烈風 20.8-24.4 吹壞煙囪,小屋受損,瓦片移動。
10級狂風 24.5-28.4 行人吹跑,逆風難行,樹木刮倒。
11級暴風 28.5-32.6 破壞嚴重
12級(ji)颶風 32.7以上(shang) 摧毀(hui)極大
氣(qi)(qi)溫:氣(qi)(qi)溫對(dui)應戶外(wai)旅(lv)行同樣重(zhong)要,我們應當(dang)(dang)學會氣(qi)(qi)溫管理,即掌握在(zai)(zai)什(shen)么(me)季節、什(shen)么(me)地(di)(di)(di)區(qu)的(de)(de)(de)氣(qi)(qi)溫變化(hua)及(ji)規律(lv),并在(zai)(zai)此基(ji)礎上的(de)(de)(de)裝備、服裝配(pei)置。學會對(dui)氣(qi)(qi)溫及(ji)變化(hua)有一(yi)個(ge)較(jiao)為準確的(de)(de)(de)直覺判斷,這(zhe)(zhe)就(jiu)要經(jing)常(chang)攜帶一(yi)個(ge)氣(qi)(qi)溫表(biao),經(jing)常(chang)性的(de)(de)(de)對(dui)照(zhao)觀察(cha)、體(ti)驗。一(yi)日(ri)之(zhi)中(zhong)(zhong),一(yi)般(ban)在(zai)(zai)下午(wu)2點為當(dang)(dang)日(ri)最高氣(qi)(qi)溫,為其峰值;而夜里2點~3點是最低(di)點。這(zhe)(zhe)一(yi)日(ri)之(zhi)間的(de)(de)(de)溫差(cha)叫(jiao)日(ri)較(jiao)差(cha),日(ri)較(jiao)差(cha)的(de)(de)(de)大(da)小(xiao)與地(di)(di)(di)理緯(wei)度(du)(du)、地(di)(di)(di)形、季節、天(tian)氣(qi)(qi)狀況等因素相關,一(yi)般(ban)說來,低(di)緯(wei)度(du)(du)比(bi)(bi)高緯(wei)度(du)(du)地(di)(di)(di)區(qu)、內陸比(bi)(bi)沿海地(di)(di)(di)區(qu)、晴天(tian)比(bi)(bi)陰天(tian)、盆(pen)地(di)(di)(di)比(bi)(bi)平原、荒(huang)漠比(bi)(bi)林(lin)(lin)地(di)(di)(di)的(de)(de)(de)日(ri)較(jiao)差(cha)大(da)。在(zai)(zai)森林(lin)(lin)中(zhong)(zhong),由于森林(lin)(lin)的(de)(de)(de)儲存功能,日(ri)較(jiao)差(cha)小(xiao),林(lin)(lin)中(zhong)(zhong)要比(bi)(bi)無(wu)林(lin)(lin)地(di)(di)(di)氣(qi)(qi)溫低(di)0.7~2.3℃,夏季低(di)8~10℃,冬季低(di)4~5℃,同時森林(lin)(lin)中(zhong)(zhong)的(de)(de)(de)濕度(du)(du)也較(jiao)大(da),故在(zai)(zai)森林(lin)(lin)中(zhong)(zhong)露營應當(dang)(dang)注(zhu)意這(zhe)(zhe)一(yi)問題。
住宿溶洞
在南方大部分地區的野外,常可見到各種形式的山洞,旱洞、水洞、穿山洞、復合洞等,住宿溶洞是野外旅行最為常見的方式之一。我們的祖先就是從住宿溶洞開始了新的地面生活。可見住宿溶洞是安全、方便、溫暖、避風避雨的好地方。住宿溶洞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通風:首先要察明該洞是否是通風的溶洞,而不是一個死洞。保持空氣的流通很重要的,可以點一支香煙察該洞是否通風,只要煙向洞中或洞外單向的飄動即說明此洞是通風的。
淺住:洞多是比較深的,從安全的角度出發最好將營地安排在距離洞口較近的地方,以方便撤營及轉移。
水情:在確定一個溶洞可否住宿時,應先弄清此洞的水情,多數的溶洞都有流動的地下水在活動,有個別的地下水水情復雜,尤其在雨季就更應當注意,選擇的住宿地應當干燥,上無滴水。
其他在溶(rong)洞(dong)住宿應當(dang)注意:不(bu)少(shao)的(de)溶(rong)洞(dong)多有(you)蝙蝠、燕子等動(dong)(dong)物棲息,因而入(ru)洞(dong)住宿最(zui)好少(shao)驚動(dong)(dong)它們,或者換一個洞(dong)。如(ru)果(guo)對洞(dong)穴(xue)探(tan)險沒有(you)經驗應當(dang)在洞(dong)中少(shao)活動(dong)(dong),單人活動(dong)(dong)應當(dang)禁止;在洞(dong)中住宿可以(yi)不(bu)用(yong)支搭帳(zhang)篷,只需鋪上各種睡具即(ji)可,如(ru)果(guo)有(you)蚊蟲可以(yi)燒煙驅趕。
露天宿營:露宿是對我們野外生活的一種鍛煉和考驗,同時也是一種難得地生活體驗。在沒有雨水、大風、風雪及霜的天氣,完全可以試試在露天下露宿的方式,不用支搭帳篷等任何遮擋物。露宿可以選擇一塊大樹下,鋪上塑料布、防潮墊,再放上睡袋,睡袋上可以再罩上一塊塑料布,或者在睡具的上方簡單的掛一張防雨布,露宿主要的問題就是防露水及蚊蟲的侵襲,可以在睡袋的頭套處罩一層紗網,以防蚊蟲,或連夜的燒煙火,燃煙可以防止霜降,減少露水,在一些農村可以看到農民這樣做為減少霜降。當然,雨季、冬天就不要露宿。另外,注意不要在水邊、草木密集的地方露宿,那些地方蚊蟲多,也不安全,同時,在露天露宿一般氣溫比帳篷里低5度左右,故要多加衣物,以防著涼。
另一種露宿的方式就是用吊床,吊床的優點是不會被地上的動物襲擾(如蛇等爬行動物),并在一些潮濕的地帶很適合,用吊床要在睡袋下墊防潮墊,并在吊床上方掛一張防雨布。有一種吊床式帳篷即有防雨蓬,同時還有防蚊蟲的紗帳,很適合叢林宿營。
雪屋:在大雪紛飛的雪天,如果雪地的雪比較厚實,就可以用雪做一個簡單的雪屋,這在東北地區的農村,獵人們就熟悉這種辦法。建蓋雪屋必須要有比較壓實的雪,再用鐵鏟等物切割建蓋,由于篇幅所限,本書不過多的研究特殊條件下的露營方法。
野(ye)外作息(xi)(xi)(xi):合(he)理(li)的(de)戶外作息(xi)(xi)(xi)安排(pai)是保障身體(ti)良(liang)好狀態的(de)重要途徑,常(chang)常(chang)會由于激動(dong)、興(xing)奮(fen)等原(yuan)因,大家(jia)在(zai)篝火旁(pang)一(yi)(yi)聊(liao)就沒完,或者進(jin)行(xing)一(yi)(yi)些(xie)娛樂活動(dong),從(cong)而影(ying)響正(zheng)常(chang)的(de)休息(xi)(xi)(xi)。這要特(te)別(bie)注意,因為(wei)大家(jia)活動(dong)了一(yi)(yi)天(tian),身心(xin)都比較疲勞(lao)。這時(shi)(shi)隊長(chang)應當規定統一(yi)(yi)的(de)作息(xi)(xi)(xi)時(shi)(shi)間,如(ru)不(bu)超過夜(ye)間12點休息(xi)(xi)(xi),早上不(bu)超過7~8點起床,尤(you)其要強調要統一(yi)(yi),不(bu)能因個別(bie)人(ren)而影(ying)響整體(ti)。
!!怎樣點篝火?
出外野游,以下是幾種點篝火的方法:
1.密林篝火:橫放一根較粗的圓木,上面斜搭幾根較細的干木頭,一面燒一面挪動。適用于冬季無遮棚的露營。
2.星形篝火:把5-10根圓木的一頭,并攏如星形,從中心點燃,然后一面燒一面把圓木向里推。這種篝火熱量很大,甚至幾個人可圍繞著它在雪地上睡覺。
3.長條形篝火:用兩段約為人體長的圓木順風疊放,邊上打入濕木鍥,防止圓木滑落。兩木之間加撐子,留出空隙,以利燃燒。這種篝火燃燒時間較長,幾乎無需調整,適于冬季露營時取暖。
4.圣殿火:如果地面潮濕松軟或積雪深厚,則需要搭建一個高出地面,懸在空中的平臺,這就是所謂的圣殿。這種爐臺由一個高出地面的平臺(由剛看法的新鮮木材建造)構成。四根木樁豎直,叉點上橫擔著木棍,在上面放置一層圓木棍,再覆蓋幾層土或石頭,才可在上面生火。成對角線的兩根最長的直木上,橫擔一根木棍,用來懸掛鍋等器皿。
5.風中生火:如果風力強勁,可以挖一處壕溝生火。也可用一下方式:用巖石塊將火堆圍住,以使熱量散失減慢,保存燃料。巖石上可放置器皿燒煮食物,另外,巖石散發的熱量同樣可以用來取暖。還可以用巖石壘成炕。
注意(yi):火堆邊不可(ke)放置潮濕或帶孔(kong)隙的(de)巖石或石頭,尤(you)其是曾經(jing)浸泡在水中(zhong)的(de)巖石更要小心--它(ta)們(men)在受熱時可(ke)能爆炸(zha)。還要避(bi)免(mian)使用(yong)板巖和(he)較軟的(de)巖石--通過巖時間彼此猛(meng)烈(lie)撞擊就(jiu)可(ke)以檢(jian)驗出(chu)來(lai)。一(yi)切(qie)有(you)裂隙、高度中(zhong)空或表面易剝(bo)落(luo)的(de)巖石都不可(ke)使用(yong)。如(ru)果它(ta)們(men)含有(you)水分,則膨脹(zhang)速度更快,極易爆裂,迸(beng)濺出(chu)致命的(de)碎片.
驗證碼:
匿名發表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