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榭麗舍到楓丹白露
新疆旅行網 時間:10-13 來源: 作者: 瀏覽次
五月的天氣,正是巴黎最好的季節。整個塞納河左岸和右岸的都市區沐浴在和煦的麗日中,陽光照得游人懶洋洋的,雖有些興奮,卻會讓人產生倦意。都說巴黎是花都,我卻很少看到大街上或者苗圃園里有鮮花,綠色林蔭倒是隨處可見,也許是地方不對吧?從艾菲爾鐵塔穿過夏樂宮,漫步在維克多·雨果大道,直感覺城市很空曠,沒有壓抑和緊湊感。街道周邊的建筑都很古色古香,這一帶多有博物館和紀念宮。再往前走就到了凱旋門,西望是戴高樂廣場,往東就是著名的香榭麗舍大道。
香榭麗舍在中國可是家喻戶曉,我在這里溜達,心里老是冒出一個問題。我在一本很早的書上看到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前,都是把它稱作香格里拉大街,英語shangri-la是依照法語champs-elysées意譯過去的,都含有“美麗田園”、“天堂樂土”的意思。后來中國按照法語直譯了,才始稱香榭麗舍。當然,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它還有另外幾種叫法,有叫凱旋大道的,有叫愛麗舍田園大道的,譬如朱自清就叫它仙街。
我對國內動不動就將云南中甸稱作香格里拉一直持懷疑態度。按他們的宣傳,香格里拉一詞一說是來源于藏語香巴拉,是天堂、世外桃源的意思,一說是最早出自于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其實都不是,這個詞二十年代以前就有了,我手里一本《辜生游歐錄》就是1919年星島出版社出版的,香格里拉就專指現在的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很有意思的是,四川的稻城、西藏的察隅,也和云南中甸爭這個香格里拉的正宗,殊不知它才是真正的舶來品。
香榭麗舍大道和北京的長安街一樣都被稱作國家大道,也就是說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它莊重氣派,同時也瀟灑浪漫。在這里我們才真正領略到花都的美名。那些花說老實話,大都是我不曾見過的花種。花蕊的芳香從梧桐林蔭樹下飄來,總會使人想起法蘭西名貴香水的淵源。這是個談戀愛的好地方,艷陽下的春意,漾溢著多情的芳心,有品味的男人們懷抱美人無所顧忌地縱情表現著性別文化。據說在巴黎,男人們必須在香榭麗舍展現大方,也必須露一手愛的絕竅,否則,姑娘們是會嗔怒的,甚至就此拜拜。放眼望去,那些法蘭西美女以及摩肩接撞不同膚色的女郎,是巴黎的一道優美風景——當然,如果讀過左拉《陪襯人》的讀者,可能會有別的想法。就此,可以引申到香榭麗舍的夜總會,那可名不虛傳,除了能夠切身體會到巴黎名震遐邇的時裝,那就是讓人匪夷所思的艷舞,以及霓虹燈下的“仙街”那令人飄飄欲仙的美色勾當了。
由于時間安排得太緊,什么都是行色匆匆走馬觀花,末幾又坐上游艇暢游在塞納河的波濤中。塞納河的夜色是最迷人的景觀,兩岸婆娑的幽加里樹和盆景式的棕櫚叢林,在各色燦爛的燈光輝映下,在輕快的小夜曲樂聲中,總會陶醉得使人濃得化不開。有個巴黎詩人曾經詠詩道:游艇是巴黎盛裝下夢幻的雪佛來。
俄國作家凱塞爾寫過這樣一段話:“對一代又一代人來說,就全世界而言,巴黎是人類自由的源泉,庇護所,乃至標志。街壘和歌曲,論戰和微笑,時裝和繪畫,知識和愛情……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人們都無法像在巴黎那樣自由地著書立說,暢所欲言,調侃戲謔,那樣自由地工作,娛樂和談情說愛。”
塞納河的聲譽在于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興起,自由與民主的精神理念從這碧波中層層蕩漾開來,繼而掀起巨浪,并從此擴向世界的海洋,潮流著澎湃著五大洲所有的思想者及革命者。塞納河是傳奇的,它是巴黎的靈魂。
我們是沿河開向上游的楓丹白露。
楓丹白露是法蘭西的老王宮,因有拿破侖的遺跡,很惹眾多學者們游客們的喜愛。
關鍵字: 塞納河 天氣 巴黎 楓丹白露 香榭麗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