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德國
新疆旅行網 時間:10-16 來源: 作者: 瀏覽次
吃 在 德 國 在歐洲,德國的西餐是比較適合中國人口味的一種,即使初來乍到也可以適應。正是的宴請有較復雜的程序,還要懂得一些就餐的禮儀。德國宴請一般就坐后先點飲料,或啤酒或蘋果汁,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選擇,自己點什么酒喝什么。頭一次出國就鬧了個笑話,我看菜還沒上,就假意推托,搖頭表示不要。看我沒點,幾個隨行的人也不好意思點。一會飲料端上來了,我們幾個沒點的只好看著他們喝,非常尷尬。后來才明白,德國人在正餐前的飲料是一定要喝的,他們非常認真,你說不要,不會認為你是在客氣。有了這個經驗,以后遇到這種情況,索性不論什么都一律“yes”。
我對西餐的印象是一冷一熱。首先餐前就是冷的,啤酒絕不會是常溫的,都要在8℃左右。然后是喝湯,是熱的濃湯。接下來是沙拉,一般是沙拉醬拌生的蔬菜。正餐是一份熱菜,有烤牛排、烤雞、烤魚等等。正餐后上的餐后甜點又是涼的,有水果沙拉、冰淇淋。比較正式的宴會,這些程序一點都不能少。有一次正餐后,我們要趕著回旅館,就說不要甜點,可幾個老外,直說“am sorry”,一人弄了一杯泡沫咖啡,弄得我們哭笑不得。這種一會冷一會熱吃法,中國人一點都不習慣,許多人胃腸受不了,甚至拉肚子,好在我的胃口好,給我的東西不管涼熱統統笑納。宴會上德國人表現出十足的紳士風度,飯前一定要說一句:咕的,阿沛梯沁!(祝你好胃口)不緊不慢,優雅的品味著美味佳肴,整個宴會差不多要用一個多小時。
說德國是啤酒王國一點都不過分,據說德國有上千個啤酒牌子,幾乎每一個小鎮都有自己的啤酒廠。德國南部的慕尼黑地區每年都要舉行盛大啤酒狂歡節,其熱鬧的場面無法用語言形容。德國朋友布隆納說在慕尼黑,母親可以沒有suckle(奶),但不能沒有beer(啤酒)。否則孩子就不能長大。還說在那里喝啤酒可以駕車,不算違章,警察不管。這是笑話,德國人紀律性極強,喝了酒決不駕車,至少我認識的德國朋友都做得非常好。德國人偏愛啤酒,把它當成飲料。一次約好了晚上六時宴請,幾個德國朋友提前來接我們,時間還早,就在附近的街道觀光,后見一啤酒屋,就讓我們品嘗啤酒。這家的啤酒很有特色,是自釀的鮮啤,口感特別好。點了沙拉、面包就喝起來。我誤認為這就是晚宴了,所以吃得很多。從酒館出來不足百米就到了真正宴會的餐館,連續吃第二頓,誰能吃得消呀!德國啤酒很對我的口味,在家里我一瓶喝不了,在德國可以喝兩大匝。泡沫豐富細膩、清涼爽口的德國啤酒,在工作之余喝上一口,滿嘴留香,會頓覺疲意全消,那個愜意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到。
德國人不僅喝啤酒,對葡萄酒也十分偏愛。德國出產的葡萄酒也很有名,不比法國葡萄酒遜色。葡萄酒一般要在正餐時喝,選擇哪種酒,要根據主菜的品種。一般吃牛排,喝紅葡萄酒。吃烤魚、海鮮一類喝白葡萄酒。新酒開瓶后,要倒一點讓主人象征性的品嘗一下,一聲“威爾,咕的”后才給客人斟滿,大家舉杯同飲。
德國人的好客是出了名的,每次到德國訪問都受到熱情招待,中午在公司食堂吃客飯,晚上幾個老外輪流宴請,有時也和我們一起吃頓德式中餐。一次老外有事不能陪我們,把我們安排在一家飯店吃晚飯,說好了由我們簽單。沒有外國人,我提議來個西餐中吃,一人要一份不同的正餐,大伙一起吃。服務生英語說得不好,好容易才把菜點完。等得我們饑腸轆轆,菜也沒上來。過了好長時間餐廳里響起悠揚的音樂,一輛小推車上放了一個足有一米直徑的大銀盤子,中間擺著一個雕刻的花籃,周圍是牛肉、豬肉、雞、魚、海鮮、蘑菇、蔬菜等做好的主菜。簡直就是一個藝術品,我們幾個手里攥著刀叉,不知在哪里下手。菜量特別大,我們幾個怎么也吃不了。我心里犯嘀咕了,是不是翻譯搞錯了,把每人一份弄成每人六份了。要是那樣就壞了,第一次沒有老外陪著就鋪張浪費,影響多不好呀!我就一再讓翻譯問服務生到底怎么回事,越問服務生就越說不清楚,最后只得把領班的找來,才弄明白。領班說,他能為中國客人服務很高興,今天廚師特別獻藝,拿出看家的本領,做了一桌德國風味的西餐,所以耽誤了一點時間,希望中國客人能夠喜歡。這回我心里的石頭落了地,再一次的領教了德國人的好客。
關鍵字: 中國人口 德國 禮儀 程序 蘋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