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購物 就愛便宜貨
新疆旅行網 時間:02-18 來源: 作者: 瀏覽次
美國是一個商業化社會,市場促銷是司空見慣的事。除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大量充斥廣告外,還有網上銷售、電視促銷和派人到各住戶家庭登門促銷等。一般推銷員只將門鈴撳響一次,若無人回應就自動離開。商家還通過郵局將印制精美的廣告畫頁、畫冊等送到各家門前的信箱里。一般顧客只要打個電話,商家就能把所購物品送上門來。美國的大商場、專賣店和連鎖店多,而且物資豐富,貨品齊全。美國是典型的市場經濟,沒有物價管理部門,各商家可以自由定價。但由于競爭激烈,商家之間常年進行價格大戰,使商品的價值與價格不至于相悖太遠。
在中國,似乎買的東西越貴越好,而買便宜貨有時會感到很丟面子。而在美國,人們以買便宜貨為榮。同樣一種品牌的商品,你買的越省錢越會受到人們的贊揚,否則會受到嘲笑。美國人這種講究實際的消費觀念使商家也無可奈何,只能在價格大戰中各出奇招,以“真正的實惠”來迎合上帝們的心理,招徠更多的顧客。還有,如果推銷假冒偽劣產品或服務不好給顧客造成傷害而被告上法庭,則巨額賠償和信譽喪失會使商家從此一蹶不振。所以各商家在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上也不敢隨意和馬虎。
在價格大戰中,有的商家一個星期或一個月集中幾天搞降價銷售;有的通過給顧客送優惠券擴大銷售;有的在連續打折上做文章,即在一次打折的基礎上,再接著第二次通知乃至第三次打折;有的則連買帶送,似乎送的東西比買的更值錢;有的干脆開倉大甩賣……而價格大戰的高潮都發生在節后。特別是圣誕節后,各商家降價幅度之大,范圍之廣,讓人產生一種業主是在“義賣”或近乎“吐血”、“跳樓”的感覺。難怪這時人們都涌向各商場、店家,形成空前絕后的購物狂潮。
當然,正如俗話所說:沒有賣錯,只有買錯。商家無論怎樣優惠、打折、降價,最后總是要賺錢的,只是賺多賺少或早賺晚賺而已。對別的物品我不懂,我在一家大甩賣的商店里發現來自中國的竹質“老頭樂”和比乒乓球略大一點的石質彩繪“健身球”,價格牌上顯示的是:一支“老頭樂”由原價5美元降為1美元。那么,商家是賺還是賠呢?顯然,商家在此使用的仍是一種價格伎倆。
關鍵字: 便宜貨 促銷 推銷員 新聞媒體 電視